1. 生產流程優(yōu)化; 分析現有生產流程,識別瓶頸、浪費(如時間、動作、物料等),提出改進方案。設計并優(yōu)化生產線布局,提升空間利用率和物流效率。推行標準化作業(yè)(SOP),制定工時定額(標準工時ST)、生產節(jié)拍(Takt Time)等。
2. 生產效率提升; 通過方法研究(如動作分析、人機工程學)降低操作疲勞度,提高生產效率。引入自動化、防錯(Poka-Yoke)等精益生產工具,減少人為錯誤。監(jiān)控生產線平衡率(Line Balancing),調整工站分配以減少等待時間。
3. 成本控制; 核算生產成本(人力、設備、物料等),提出降本增效方案。優(yōu)化物料流轉路徑,減少搬運浪費和庫存積壓。參與新設備/工裝夾具的選型與評估,確保性價比最優(yōu)。
4. 新產品導入(NPI)支持; 參與新產品試產,評估生產可行性并提出設計優(yōu)化建議(DFM/A)。制定新產品的工藝流程、產能規(guī)劃和工裝需求。
5. 持續(xù)改善; 推動精益生產(Lean)、6S、TPM等改善活動。培訓生產團隊掌握IE工具和方法,培養(yǎng)改善文化。
6.跨部門協作與生產、質量、采購、技術等部門協作,解決跨職能問題。配合客戶或審計要求,提供IE相關文檔和數據。
熟悉IE方法論:時間研究、動作分析、價值流圖(VSM)等。熟練使用工具:AutoCAD(布局設計)、Excel/SPSS(數據分析)、MES系統等。熟悉電子廠工藝(如SMT、組裝、測試)及行業(yè)標準(如ISO/ESD)。具備問題解決能力(如PDCA、魚骨圖)和抗壓能力。
優(yōu)先條件:
1.具有電子工廠IE三年以上工作者;
2.具有精益生產經驗者;
3.掌握IE八大手法者;
4.會使用CAD軟件者;
5.具備英語讀寫能力者;
1.具有電子工廠IE三年以上工作者;
2.具有精益生產經驗者;
3.掌握IE八大手法者;
4.會使用CAD軟件者;
5.具備英語讀寫能力者;